找到相关内容260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譬喻的现代诠释与运用─以《佛说咸水喻经》为例

    说解脱之道的七个过程。这部小经第一译本「水喻七事」,第二译本则为「七事水喻,人亦如是」,多加了「人亦如是」,到了第三译本就由八字简化为「七水人」,显然由事显理,直入事即理的结合。本经的译经笔法和遣词...

    释永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73770670.html
  • “壶中人”故事的演化─从幻术说起

    传教译经的目标则一。康僧会在交趾 ( 今越北一带 ) 出家学佛,不但博览儒家经典与方技图书,且能文善辩。他于吴大帝赤乌十年 ( 247 年 ) 来到建业 ( 今南京 ) 之初,「佛教未行」、「风化未全...

    张静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2470782.html
  • 慧远“沙门不敬王者论”的理论基础

    翻译的佛典,同时延揽外国僧人翻译有关原始佛理的经书。  慧远在译经上完全追随他老师所努力的目标,虽然他的思想也  像他老师一样,是一种道佛揉杂的形式。不管怎样,他们师生  二人在佛教上的努力,代表着中国...

    周伯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4270824.html
  • 吉藏与大乘《涅盘经》

    说法中,唯独推许地论师菩提流支(六世纪初叶于北方从事译经)的半、满两宗、亦即声闻、菩萨二藏的分类,认为它有经论之言为证,当予采纳:  从菩提留支度后,至于即世,大分佛教为半、满两宗,亦云声闻、菩萨二藏。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4370826.html
  • 罗锦堂:佛典中的“观”与“念”(1)

      。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(508),即梁武帝天监七年,到达中  国洛阳,魏帝使居大宁寺,供养丰盛,寺中有七百梵僧,以留  支为译经的领袖,二十余年间,译出经论有三十九部之多。  页112  娑罗为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870855.html
  • 李孝本:南北朝之佛教资料篇(1)

    为之另设禅林,凿石为龛,使于此结徒定念  ,后迁都洛阳时亦设静院住之,遂于嵩山建「少林寺」与之  。于此四海息心之士来集者恒数百。据云:孝文帝为兴隆佛  教下诏七次。  其次,宣武帝,对菩提流支之译经...

    李孝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0270892.html
  • 南唐三主与佛教信仰

    主舍台为寺。[15] 可证二者与南唐皇室的渊源极深。  在建寺布施以外,烈祖也曾致力推动译经活动。有名的例子如:敕命豫章龙兴寺僧智元删译当时中印度胡僧所奉献的贝叶佛经。此外,更重要的是命令文房抄写《...译经光梵大师惟净,便是吉王从谦的儿子。[61] 纵然如此,南唐终究不能免于无常之劫而烟消云散,正如后主在他词中所感叹的:「往事已成空,还如一梦中」。[62]  纵观以上南唐三主的崇佛活动之中,除了建立...

    陈葆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0470895.html
  • 谢明良:三国两晋时期越窑青瓷所见的佛像装饰(1)

    作品经常采用的题材之一,其出土分布  、生产地、也与吴的译经曾经在武昌并盛行于建业一事吻合。  (天竺沙门维祗难曾于黄武三年(二二四年)携带『法句经』  梵文到武昌,由竺将炎和支谦二人译成汉文。参见『...

    谢明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2870916.html
  • 敦煌莫高窟二五九窟之研究

    敦煌,人称「敦煌菩萨」,是晋朝  著名的译经大师,时常往来于凉州与长安之间。依据汤用彤  的推断,竺法护的晚年很可能即居凉州。(注二四)竺法护  的弟子竺法乘又曾在敦煌立寺延学,教诲不倦,对敦煌佛教  ...

    李玉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0071066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理论思想发展史纲

    以慧思达到了高峰,慧思通过研究禅学和般若学等,创立了自己的止观禅修法门和理论,对后来出现的天台宗有着重要的影响,慧思因此被后来的天台宗弟子奉为天台宗开山祖师。   南北朝译经的是非常繁荣和发达的,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971301.html